Sunday, October 27, 2024

忘了初心的港大同學會小學/書院 HKUGA?

當年考小學的時候,港大同學會小學是其中一家熱門學校。在網上見到很多家長提議大家閱讀學校出版的介紹書去更了解學校。為更了解學校,我借了由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編輯小組 著的《明德格物共圓21世紀教育夢-- 一羣港大校友在辦學路上》細閱。當年讀完這本書之後非常真心考慮,希望小朋友可以入讀這間「不只取錄組別高的學生」、不是在社會和制度底下逼出來的精英制學校。

不過有幾點疑問,當時在forum留言但未能得到什麼正面回覆。由於都用了很多心機時間去閱讀並分析這本書及學校資訊教學,所以留在這裏給自己和大家做一個參考。以下是改編了的版本。另外也加上自己的其他考慮因素放在下面。

  1. 其實我不明白到時機成熟可以增加公開試選擇時,為什麼港同選IAL,而不是辦學初期希望搞的IB (《明》p.39))。而到最後如要考DSE,最終也是有背誦死記。我絕對不介意一間全本地學制的學校,但當學校的選擇和當初的理念背道而馳,然後諸多原因,那麼我作為非常欣賞學校當初辦學理念的家長,我不知道港同和其他新派直資有什麼分別,所以我會重新審視學校其實如何實行當初的理念?執行能力有幾強?目標有幾明確?學校辦學初期所提及的理念有幾多是真正能夠付諸實行的? 港同於2006創校前已經表示希望開到IB。優才於2018開辦IBDP,地利亞2019。港同是後知後覺/不夠地利亞爭/學校資源及能力問題/學生家庭資源問題;還是因了解(IB)而放棄,覺得DSE +純理科iAL比IBDP更符合學校模式和當時的學生?不知港同放棄創校計劃的IB的真正原因,但官方答案是: https://www.stheadline.com/parenting/3166342/直資選校-港大同學會擬推英國高考IAL課程-加強疫下身心靈輔導
  2. 我很欣賞港同的理念和願望:是希望學校不只關心成績及取錄組別高的學生、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明》p.17)。這些要做到一點也不容易。我以為港同是升值能力高的學校,但很多家長提到要外補,功課少但要求高,學校課程教得快考得深。中游的學生會不會跟唔上,溫書通宵達旦?而當學校有成績組別高的學生選擇時,還會選擇一個成績組別較低的學生而在去因材施教嗎?還能夠有教無類嗎?
  3. 學校一方面說不介意學生成績,甚至在網上訪問時都說其實成績不是最重要但着重學校最後的分數表現(《明》p.89, p.123)。學校雖然有很多課外活動,校隊卻只有精英才入到,(當然精英應該都想入校隊,而學校越來越多精英,非精英的同學大概只能做啦啦隊)那港同學校的不也是精英制學校嗎?

這本辦學團體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出版的「明德格物圓21世紀教育夢─ 一群港大校友在辦學路上」,建議有興趣入讀港同的家長不要讀,知道太多關於創校時的理念想化和過程,對我而言反差有些大。


除了以上疑問,其他比較個人的因素包括:小學校舍大小、環境和位置;中文小學;書院沒有IB課程選擇。另外,谷友亦提出學校公開試的成績,令人見到學校拔尖做得非常好,但有理由懷疑學校相對不太注重保底[DSE 5+率高(2024: 46.3%, 是B1A水平),而332A大約是B1B尾水平(2024:85.5%) ]。港同是好,但還有很多其他很好的B1學校。每位家長也有各自的考慮因素,心目中都有一個排名表。


也有人問我,一間學校難道有最高等級成績的學生也不收嗎?其實我不知道,但我心目中也有一些學校似乎可以做到,ESF小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要合乎基本要求便可以入讀;瑪利曼、赤柱聖士提反也更加非常重視小朋友及家庭與學校文化及理念是否一致。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些只是B1B學校,根本沒有條件去選擇最高等級成績的學生。其實每位家長也有各自的考慮因素,心目中都有一個排名表。反正我不是非神級學校不入的家長,也沒有要力谷小朋友名列前茅,我比較喜歡一些在接近上游位置的學校;這些有能力把成績高的學生送上最好的大學或香港追捧的神科,但仍有空間給小朋友自由發展的學校。


如果家長是要有外國+本地課程選擇、新派教學模式、B1A/B成績的學校,港同仍然是一間很好的學校,有興趣這間學校的家長,不如多聽學校校長們講話和訪問知道學校現在的方向應該會更加稱心滿意:例如近來聽過書院副校長的一個FB live訪問,其實有講到(1)學校要經過三輪面試去選擇學生,因為學校不單止看學生成績,亦都希望選出一位能夠與人協作,溝通能力強的學生。(2)另外副校長多次重申,港同不是活動教學不是Happy School學生都要操卷,但是不過着重學生全面參與學習過程,相比起單向授課,這樣高參與度的學習方法其實是很吸引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欺凌/Tr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