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6, 2025

你認為呢? What do you think?

小朋友喜歡問問題,為什麼這、怎樣做那。身邊的大人總會巨細無遺地回答,有時更會很有耐心嘗試分享更多資訊和知識給小朋友。

我曾經也是這樣,但有時覺得小朋友問問題的時候並似乎沒有動腦筋,雖然說”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stupid question.”,但有些問題其實小朋友自己心中應該會有答案吧?相比起飯來張口地讓小朋友吸收知識,似乎我更需要訓練他們找答案的能力。於是我嘗試不立即回答,會反問小朋友「你覺得呢?」,希望小朋友多運用自己的腦袋找尋屬於自己的答案。

那麼如何有禮貌地而自然地阻止長輩和其他大人單向灌輸知識地回答小朋友呢?我唯有極速地回應小朋友,當然同時要搶得很很自然。


不過有時太過習慣成自然,聽到其他小朋友向自己的爸媽提問時,我都太自然地插口反問「你認為呢?」,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Thursday, October 9, 2025

幫孩子抹嘴 Self-care

我一向認為,家長越放手,孩子成長得越快。

有一次和孩子的親友吃飯,孩子吃得一嘴一下巴也是食物,我正在想如何提醒孩子抹嘴的時候,在他旁邊的長輩已經眼明手快地幫他抹嘴。而孩子當時已經升小一。

在孩子2歲初學自己吃的時候,我們幫他抹嘴;到孩子5歲,可愛的表情仍會勾起成人愛憐照顧之心為他抹嘴;然後一眨眼到了10歲、15歲,孩子吃飯後沒有抹嘴呢?長輩仍無微不至地為他抹嘴嗎?

我其中一個教養孩子的目標是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希望邊教邊練,循序漸進地讓他們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不單止是起居生活,更加是在學習和工作上,能夠有責任感、主動、有承擔(take ownership)。

幸運或不幸地,家人和長輩都很喜歡當照顧者,喜歡向身邊的人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在這些細微的教養方向上,要改變家人長輩們真的不容易,唯有身體力行,希望他們見到而有所啟發吧。


Thursday, October 2, 2025

父母最大的學習就是放手 Letting go

早前讀到Miao5114苖延琼精神科醫生的Threads帖,我改成書面語如下:
父母最大的學習就是放手 - 
教育最成功的時候,不是控制,而是放手!
在星島日報寫教育專欄多年,我終於明白: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孩子願意和你講內心重要的話。
是父母願意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當他們勇敢做自己時,你會以他為榮。
那麼,無論孩子資質是優秀或平庸,也是你最寶貴的孩子。
因為這孩子一定有一份自我尊重和善良。」

前幾年,我傾向希望女兒可以獨立,加上小兒子年幼,所以少了陪女兒睡。但近兩年,又開始覺得女兒讓我陪睡的日子可能越來越少了,所以每天晚上她睡前都盡量抽時間坐在床邊陪她10-30分鐘。而她每天晚上差不多時間,便會來找我,令我知道她也很享受這段時間。幸好女兒是愛分享愛說話的,這段時間我都盡量是多聆聽,少說話,希望多聽聽孩子心聲。她多數會說說學校、同學朋友。早前有一晚,我們從宗教談論到死亡;從學校說到crush、說到擇偶。自己都覺得有些少震撼和感動。

自己從來不會和父母談心,但幸好有一個親近的姐姐可以說說內心話。所以能夠聽聽女兒的心聲和小秘密,感覺受寵若驚,亦覺得很幸福,感恩女兒願意和我分享。希望在這一刻,我對孩子的教育算是成功吧。更希望自己不要忘記:多聆聽,少提議;多同理,不責備;多讚賞,不批評。

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父母最大嘅學習就係放手 - 
教育最成功嘅時候,唔係控制,而係放手!教育最成功嘅時候,唔係控制,而係放手!
喺星島日報寫咗咁多年教育專欄,我終於明白:
真正嘅成功教育,係孩子願意同你講佢心入邊重要嘅話
係父母肯放手,畀孩子做返自己
當佢哋勇敢做自己時,你會以佢為榮
咁樣無論呢個細路仔資質有幾優秀,或者幾平庸,佢都係你最寶貴嘅小朋友。因為呢啲小朋友一定係有一份自我尊重同埋善良。」

Friday, September 26, 2025

國語聆聽和朗讀 Mandarin Listening & Reading

小時候,我那位曾經在外國留學的父親,在某一個暑假,要我們跟着英國口音的英文錄音朗讀讀者文摘英文文章,可能因此我們的英文大有進步。現在小朋友的中文老師亦曾說「朗讀是形成中文「語感」的重要途徑,語感好了,寫作及表達自然也會隨之變好。」。所以我覺得朗讀對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小學功課有大量朗讀課文和閱讀圖書。雖然兒子已經初小,但我仍會請他朗讀部份故事圖書文句。

可惜「普教中」令學中文難度增加。如果文字和廣東話閱讀未掌握得好便開始要以國語教中文,便很容易變得「兩頭唔到岸」,像大女一樣。幸好初小兒中文還可以,雖然英文閱讀比中文遙遙領先,但他不抗拒中文,亦不抗拒國語朗讀。

為了讓他更多機會聆聽和閱讀國語,訂了親子天下有聲書App,App內有達克比辦案、張君偉上小學故事系列、閱讀123小火龍系列,這三套故事他都喜歡。所以可以讓他邊讀故事書邊聽錄音。暫時又未至於會自動自覺聽,但播放給他聽的時候都會用心聆聽而且有時會聽得咔咔大笑。

親子天下有聲書App

同一時間,嘗試找國語電視節目,可惜一直找不到吸引他的國語節目,早前靈機一觸,請他們收看國語版的Pokemon寶可夢,雖然不知道他聽得明多少,但難得他又願意便即管一試。

兒子甚至自己舉手參加校內的普通話讀故事(?)比賽,見到孩子這麼踴躍參加學校內的活動,而且還是他不熟悉的國語,令我也非常期待。

國語朗誦 -彩虹謠 劉振華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25

校隊和樂團 School Orchestra & School Team

兒子報名參加學校足球隊及學校樂團。但其實他只是一心想參加足球隊,對樂團沒有興趣。不過我們本着試了有選擇再決定的精神,也讓他參加了樂團audition面試。

很可惜,兒子未能入選足球校隊,但卻被選上弦樂團。知道結果之後,他哭喪着臉,完全不願意接受樂團的邀請。絕對有理由懷疑是因為沒有小朋友喜歡入樂團苦練,所以兒子才被選上。

兒子一向堅定,決定了的很難改變。於是我們和他分享應該參加樂團的原因:

首先以經驗和他分享:姐姐一聽到樂團收弟弟,便大讚好厲害哦!以第一身表示樂團真的不容易被選上,一定要參加!姐姐還分享曾經參加不同校隊的經驗與想和法。樂團練習以表演為目標,一年來不會需要學太多新歌。而且樂團的歌不會太難,不用擔心要花太多時間去練習。加上趁着低年班課業不太繁重的時候,參與學校活動,不單可以增加不同的體驗,更可以認識更多朋友。

從學校和同學角度方面:學校製造很多機會讓孩子表現自己。高年班的同學個個不是校隊,便是校外全港性比賽奪獎的程度。又或者有學術獎、prefect等。但說不定朋友也已經加入了不同的校隊。如果他放棄這個機會,到時看着朋友參加不同的活動和比賽,而自己乾坐着,會否酸溜溜呢?

經過解說之後,弟弟仍然不為所動。在樂團通告到期日之前,兒子在街上遇到同學,這位同學已經選擇了參加學校樂團,並說了一句「我哋一齊參加樂團啦!」。就這樣,鋒迴路轉,兒子毫不遲疑地決定要參加樂團。

朋友的威力啊!

Sunday, September 14, 2025

媽媽群組?Mama Whatsapp Groups

 曾經抗拒加入網上群組或接收太多催谷型育兒資訊,主要都是參考外國資料。但因為大女K2我還未開始報名小學的時候,有同學家長已經分享說參加完面試。於是為了兒子要參加「考小遊戲」,加入了升小/家長群組。網上有些聲音指出這些家長或媽媽群組的「危險」之處,例如:家長間互相攀引致壓力、人有我有+人做我做、跟風購買產品…主要就是不想被比下去。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沒有加入群組其實沒有什麼損失。而且加入的群內有些有在網上經營FB/EK page的家長,平時如果有跟他們的Facebook,群內講的也大同小異。

我有沒有因加入群組而大出血或壓力大增呢?

其實幾年下來,加入這些群組也有些得著:

  • 買/借多了很多其他家長推介的圖書、
  • 抵受不住大家的戰利品照片誘惑,獻出了去書展的第一次、
  • 和孩子一起參加了其他家長組織的明哥派飯活動、
  • 參加過群組內家長推介的中文老師/樂器老師課堂,
  • 群組內高質素的家長的分享也不一定是非常虎/谷,有時也頗有啟發性。
無可否認,我也受群組影響而做了傻事:
  • 買了一部暫已封塵的電子書,然後發現這部電子書不能閱讀大部份圖書館借閱的電子書。雖然只能怪自己沒有做好資料蒐集。
  • 有時一天沒兩則訊息;但有時數小時內可收到數百則留言。結果令我花多了時間在WhatsApp
  • 有理由懷疑加入這些公眾群組之後令我收到更多垃圾電話。
如果要加入這些WhatsApp群組,要隨時評估對自己有什麼負面的影響。不適合的群組便盡早離開吧。群組中總會有一些超人孩子,心中難免有所比較。這些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大原則和大方向,切忌盲從附和,否則只會害了自己和孩子。如果能開放而謹的態度加入群組,其實也沒有那麼大不了。

Tuesday, September 9, 2025

最後的告別 See You, not Farewell

 這段時間,孩子問了很多關於疾病和死亡的問題,有部份我也用繪本故事嘗試解答。慶幸孩子成長中遇到一位非常注重生命教育的自然課老師。他介紹了很多生死教育主題的繪本給大家,還分享了相關的故事錄音給小朋友可以隨時聽。繪本雖然在圖書館歸類於兒童圖書,但除了小朋友之外,這些繪本故事也能幫助我梳理情緒,反思生命。

以下分享其中一些老師介紹的,和生死教育相關的繪本:

  • 《先左腳,再右腳》是一半講中風和康復的繪本,給小朋友勇氣和方法去面對、了解、幫助患病的長者。我很喜歡這本書中以爺爺中風之後照孫兒角色互換講述一老一幼之間的聯繫。一家人之中竟然是最年幼的孫兒最了解和最能幫助患病的爺爺,令人心頭溫暖。
  • 《爺爺的天堂筆記》是吉竹伸介關於天堂的幻想。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死後的世界是如何。這本充滿幻想和幽默的書可以讓我們發出會心微笑。
  • 木棉樹出版的《最後的告別》通過小老虎參加了爸爸的喪禮,幫大小讀者梳理情緒。最特別的是故事是發生在香港的背景、中式的喪禮儀式。如果要在香港參加喪禮,這本書能夠給孩子一些心理準備。
  • 《雲上的阿里》故事中離世的阿里是孩子。孩子在天上看着媽媽,萬般不捨。他的情緒在故事中漸漸轉變,最後他們靠着互相間的愛向前看。故事用很不同的角度講思念、回憶與放手,對媽媽和孩子的心理描述很細緻感人,令我對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
  • 《天國的爸爸》中分享了孩子在爸爸死後的心聲,當中很多念頭我和你可能都有過。通過回憶以往生活中的小點滴,在無盡的思想念中見到爸爸和孩子間的愛。在主角希望當日更珍惜和爸爸一起的時光的同時,作者也希望讀者能夠珍惜眼前的家人朋友。
  • 《想念,不再傷心》愛犬離世令狐狸非常憤怒,他自暴自棄,肆意破壞和小狗一起打理的花園。在一片頹垣敗瓦中如何走悲痛和失去、最後怎樣令自己重新投入生活?
  • 《山姆和瓦森:生命的四季》通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四季循環,向孩子表達「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人和植物一樣,肉體離開後靈魂還在,留下智慧傳承和「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愛。
  • 《Love you forever》極催淚的故事。在孩子成長的同時,父母漸漸老去。故事提醒我要珍惜眼前,不知孩子讀完這本故事書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還有以下這些生命教育繪本,有機會再加上感想/短介紹。

  •  Elin Kelsey的《最後的告別》分享動物如何面對死亡,表達人的死亡也是大自然的定律。
  • 《害怕受傷的心》
  • 《親愛的爺爺:陪伴孩子了解失智症》
  • 《獾的禮物》
  • 《媽媽 死亡是什麼》
  • 《忍者學校 - 活著最重要的事》

天堂筆記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25

永遠懷念

摯愛的長輩離世,和孩子解釋過後,他們決定要參加喪禮和火葬禮。家人一開始有些顧慮,認為孩子年紀尚輕,未必適合參加喪禮,又或者短暫逗留便應該離去。但和孩子溝通之後,他們完全不抗拒。回想自己年幼時參加喪禮的經驗,對那些道教的儀式印象深刻,當中也帶有一點好奇和一點困惑,但面對生老病死就是成長的一部份吧。

長輩患病、住院、家人的分工、趕送急症室、徹夜陪等報告、出院進院再出院…,我都一直有和孩子分享情況,並一起為長輩和家人祈禱。長輩離開後,我寫了一封信給長輩,希望火葬時可以一起火化。孩子見到,亦希望參與。他們在文字之外,還細心摺紙和畫了圖畫給長輩。我很感謝孩子們的陪伴和心思,感覺孩子是見到我的哀傷而希望用行動表達支持。在喪禮之前,我預先和小朋友解釋當天會發生什麼事,為他們做好心理準備。例如喪禮的意義、默哀的意思、有什麼親友可能會出席、可以決定是否想瞻仰遺容、火葬是什麼等。雖然已經盡量為孩子做心理準備,但當日孩子最沒有心理準備的或許是像決堤一樣的我;又或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的人是我。

無論如何,很感恩孩子有機會和所有親友一起懷念離開的長輩。人生到了最後,到底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感激您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永遠懷念您的慈恩,您的音容宛然長存我心。

Love you forever. Miss you forever.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中史啟蒙漫畫

決定入手「中國歷史漫畫書」緣起於小朋友的老師請我們去借中史圖書帶去上課,所以這兩個月在圖書館參考了不少歷史圖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根據網上評語入手了一套。帶去上中史堂,老師竟然非常欣賞這套漫畫書,甚至也立即買入。所以我相信我是選擇了一套好書,以此為記。

其實圖書館/坊間有不下數十套中國歷史「啟蒙」漫畫書,去圖書館借閱果然可以,但如果想在家中買一套,究竟那套值得收藏呢?根據近月來借閱過的歷史漫畫故事圖書,想我會考慮以下:

  • 相關漫畫的歷史故事基礎根據,我是受到「名牌效應」影響的,覺得如果是根據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寫會更加吸引;
  • 套書覆蓋歷史時代及每個朝代細分,雖然覆蓋範圍廣及深入的話,本數會比較多,但我覺得中國歷史漫畫是值得買一套比較全面的在家收藏;
  • 故事中引經據典及成語典故。閱讀中國歷史其實對中文基礎知識真的有非常好的影響。很多常見的成語及故事也是從歷史而來。而漫畫中有時會引用相關故事的文言文或古文,亦可擴闊小朋友的閱讀文字種類。
  • 根據小朋友年紀、中文程度,選擇適量圖畫及字的比例的。
  • 圖書館/坊間有不下數十套中國歷史「啟蒙」漫畫書

以下是幾套有參考過考慮過買的:
  • 家中已經有香港園丁文化/小樹苗的西遊記、三國演義漫畫,所以都有考慮買同一出版社一套四本《中華五千年故事》。但借閱時覺得,用四本漫畫去概括五千年歷史,歷史朝代時間線及人物關係不夠清晰,對中高年級小學生/對我而言比較表面。
園丁文化/小樹苗一套四本《中華五千年故事》

  • 家中有內地作家品牌肥志的《如果歷史是一群喵》,書中插圖非常吸引,也有用細字引經據典,朝代分野清晰,小朋友也有讀,不過這套比較難親子伴讀,而小朋友重點是那幾位喵:烏龍、餃子…
  • 青藍圖書《這是孩子必讀的漫畫中國史》,這一套字多圖少,故事性略嫌不足,未必適合初小學生。
不過資訊性幾豐富,言簡意賅
不過資訊性幾豐富,言簡意賅(青藍圖書)
  • 內地出版社/品牌洋洋兔系列近來出版很多圖書,插圖精美,很多關於不同中國文化,例如十二生肖, 二十四節氣,令人覺得很有教育和參考價值。這個品牌有好幾套歷史漫畫,《漫畫資治通鑒》8本秦至五代、《史記漫畫》12本至漢,但兩套也不是完整由夏至清朝,所以沒有考慮。
  • 洋洋兔另外有《中國歷史趣味漫畫》好像已經絕版;有《漫畫中華上下五千年》20 本三皇五帝至末代皇朝,目錄有時間線,又有人物關係表其實幾吸引。這品牌出了這麼多套漫畫,量產的結果應該是更大眾化,但不知質素會否受影響。
  • ** 香港有一套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的《漫畫中國歷史》,主筆 謝碧勛 潘廣維。漫畫故事清晰,漫畫故事之間有歷史小知識補充,有香港作家馬翠蘿推薦,也算高質素。其實亦非常吸引。
  • ** 最後我選擇了海燕出版社的趣味漫畫資治通鑒,加上續資治通鑒。而選擇這套最主要是網上介紹吸引,而且剛好有人全套出讓。我覺得系列選擇的故事能根據朝代在細分,抓到重要成語典故事件。除了成語故事,書裏面也會引用文言文名句、詩經等,故事之間亦有歷史知識補充。加上漫畫是根據各史書資料編輯而成,感覺比較可靠。
無論那一套,最重要是家長和小朋友願意翻看閱讀,這樣便可以達到中國歷史啟蒙的目的了。

Saturday, August 2, 2025

中史入門班

 暑假期間,繼續努力為小朋友培養中文閱讀及對中國歷史的興趣。之前提到小學高年班準備讀中史,我暫時用了金庸小說/漫畫、古裝歷史電視劇。家中亦有購入半套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但感覺這些都不着邊際,缺少了一個明確的框架。

坊間也有幾套出名的歷史漫畫,但悠長的五千年用三、五本漫畫去概括,感覺並不值得入手購買。機緣巧合之下認識到這套資治通鑒歷史漫畫,便立即收了一套。這套漫畫一套20冊,官方的介紹指出:「對史事的刻畫描寫更細膩,讀者因此也能更全面認識當時的時代背景」,「現今市面上第一套漫畫版資治通鑑,也是最有系統、最富趣味性的歷史啟蒙教材」。

漫畫故事中也滲入了一些搞笑現代對答,但大致上都保留到原來的典故。不過對初小而言,也不容易自讀,所以我便繼續伴讀這一套漫畫。在老師的指導下,暫時閱讀到春秋時代,最重要是小朋友很有興趣。

其實要讀完20本漫畫一點也不容易,我們便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吧!


你認為呢? What do you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