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6, 2025

國語聆聽和朗讀 Mandarin Listening & Reading

小時候,我那位曾經在外國留學的父親,在某一個暑假,要我們跟着英國口音的英文錄音朗讀讀者文摘英文文章,可能因此我們的英文大有進步。現在小朋友的中文老師亦曾說「朗讀是形成中文「語感」的重要途徑,語感好了,寫作及表達自然也會隨之變好。」。所以我覺得朗讀對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小學功課有大量朗讀課文和閱讀圖書。雖然兒子已經初小,但我仍會請他朗讀部份故事圖書文句。

可惜「普教中」令學中文難度增加。如果文字和廣東話閱讀未掌握得好便開始要以國語教中文,便很容易變得「兩頭唔到岸」,像大女一樣。幸好初小兒中文還可以,雖然英文閱讀比中文遙遙領先,但他不抗拒中文,亦不抗拒國語朗讀。

為了讓他更多機會聆聽和閱讀國語,訂了親子天下有聲書App,App內有達克比辦案、張君偉上小學故事系列、閱讀123小火龍系列,這三套故事他都喜歡。所以可以讓他邊讀故事書邊聽錄音。暫時又未至於會自動自覺聽,但播放給他聽的時候都會用心聆聽而且有時會聽得咔咔大笑。

親子天下有聲書App

同一時間,嘗試找國語電視節目,可惜一直找不到吸引他的國語節目,早前靈機一觸,請他們收看國語版的Pokemon寶可夢,雖然不知道他聽得明多少,但難得他又願意便即管一試。

兒子甚至自己舉手參加校內的普通話讀故事(?)比賽,見到孩子這麼踴躍參加學校內的活動,而且還是他不熟悉的國語,令我也非常期待。

國語朗誦 -彩虹謠 劉振華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25

校隊和樂團 School Orchestra & School Team

兒子報名參加學校足球隊及學校樂團。但其實他只是一心想參加足球隊,對樂團沒有興趣。不過我們本着試了有選擇再決定的精神,也讓他參加了樂團audition面試。

很可惜,兒子未能入選足球校隊,但卻被選上弦樂團。知道結果之後,他哭喪着臉,完全不願意接受樂團的邀請。絕對有理由懷疑是因為沒有小朋友喜歡入樂團苦練,所以兒子才被選上。

兒子一向堅定,決定了的很難改變。於是我們和他分享應該參加樂團的原因:

首先以經驗和他分享:姐姐一聽到樂團收弟弟,便大讚好厲害哦!以第一身表示樂團真的不容易被選上,一定要參加!姐姐還分享曾經參加不同校隊的經驗與想和法。樂團練習以表演為目標,一年來不會需要學太多新歌。而且樂團的歌不會太難,不用擔心要花太多時間去練習。加上趁着低年班課業不太繁重的時候,參與學校活動,不單可以增加不同的體驗,更可以認識更多朋友。

從學校和同學角度方面:學校製造很多機會讓孩子表現自己。高年班的同學個個不是校隊,便是校外全港性比賽奪獎的程度。又或者有學術獎、prefect等。但說不定朋友也已經加入了不同的校隊。如果他放棄這個機會,到時看着朋友參加不同的活動和比賽,而自己乾坐着,會否酸溜溜呢?

經過解說之後,弟弟仍然不為所動。在樂團通告到期日之前,兒子在街上遇到同學,這位同學已經選擇了參加學校樂團,並說了一句「我哋一齊參加樂團啦!」。就這樣,鋒迴路轉,兒子毫不遲疑地決定要參加樂團。

朋友的威力啊!

Sunday, September 14, 2025

媽媽群組?Mama Whatsapp Groups

 曾經抗拒加入網上群組或接收太多催谷型育兒資訊,主要都是參考外國資料。但因為大女K2我還未開始報名小學的時候,有同學家長已經分享說參加完面試。於是為了兒子要參加「考小遊戲」,加入了升小/家長群組。網上有些聲音指出這些家長或媽媽群組的「危險」之處,例如:家長間互相攀引致壓力、人有我有+人做我做、跟風購買產品…主要就是不想被比下去。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沒有加入群組其實沒有什麼損失。而且加入的群內有些有在網上經營FB/EK page的家長,平時如果有跟他們的Facebook,群內講的也大同小異。

我有沒有因加入群組而大出血或壓力大增呢?

其實幾年下來,加入這些群組也有些得著:

  • 買/借多了很多其他家長推介的圖書、
  • 抵受不住大家的戰利品照片誘惑,獻出了去書展的第一次、
  • 和孩子一起參加了其他家長組織的明哥派飯活動、
  • 參加過群組內家長推介的中文老師/樂器老師課堂,
  • 群組內高質素的家長的分享也不一定是非常虎/谷,有時也頗有啟發性。
無可否認,我也受群組影響而做了傻事:
  • 買了一部暫已封塵的電子書,然後發現這部電子書不能閱讀大部份圖書館借閱的電子書。雖然只能怪自己沒有做好資料蒐集。
  • 有時一天沒兩則訊息;但有時數小時內可收到數百則留言。結果令我花多了時間在WhatsApp
  • 有理由懷疑加入這些公眾群組之後令我收到更多垃圾電話。
如果要加入這些WhatsApp群組,要隨時評估對自己有什麼負面的影響。不適合的群組便盡早離開吧。群組中總會有一些超人孩子,心中難免有所比較。這些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大原則和大方向,切忌盲從附和,否則只會害了自己和孩子。如果能開放而謹的態度加入群組,其實也沒有那麼大不了。

Tuesday, September 9, 2025

最後的告別 See You, not Farewell

 這段時間,孩子問了很多關於疾病和死亡的問題,有部份我也用繪本故事嘗試解答。慶幸孩子成長中遇到一位非常注重生命教育的自然課老師。他介紹了很多生死教育主題的繪本給大家,還分享了相關的故事錄音給小朋友可以隨時聽。繪本雖然在圖書館歸類於兒童圖書,但除了小朋友之外,這些繪本故事也能幫助我梳理情緒,反思生命。

以下分享其中一些老師介紹的,和生死教育相關的繪本:

  • 《先左腳,再右腳》是一半講中風和康復的繪本,給小朋友勇氣和方法去面對、了解、幫助患病的長者。我很喜歡這本書中以爺爺中風之後照孫兒角色互換講述一老一幼之間的聯繫。一家人之中竟然是最年幼的孫兒最了解和最能幫助患病的爺爺,令人心頭溫暖。
  • 《爺爺的天堂筆記》是吉竹伸介關於天堂的幻想。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死後的世界是如何。這本充滿幻想和幽默的書可以讓我們發出會心微笑。
  • 木棉樹出版的《最後的告別》通過小老虎參加了爸爸的喪禮,幫大小讀者梳理情緒。最特別的是故事是發生在香港的背景、中式的喪禮儀式。如果要在香港參加喪禮,這本書能夠給孩子一些心理準備。
  • 《雲上的阿里》故事中離世的阿里是孩子。孩子在天上看着媽媽,萬般不捨。他的情緒在故事中漸漸轉變,最後他們靠着互相間的愛向前看。故事用很不同的角度講思念、回憶與放手,對媽媽和孩子的心理描述很細緻感人,令我對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
  • 《天國的爸爸》中分享了孩子在爸爸死後的心聲,當中很多念頭我和你可能都有過。通過回憶以往生活中的小點滴,在無盡的思想念中見到爸爸和孩子間的愛。在主角希望當日更珍惜和爸爸一起的時光的同時,作者也希望讀者能夠珍惜眼前的家人朋友。
  • 《想念,不再傷心》愛犬離世令狐狸非常憤怒,他自暴自棄,肆意破壞和小狗一起打理的花園。在一片頹垣敗瓦中如何走悲痛和失去、最後怎樣令自己重新投入生活?
  • 《山姆和瓦森:生命的四季》通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四季循環,向孩子表達「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人和植物一樣,肉體離開後靈魂還在,留下智慧傳承和「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愛。
  • 《Love you forever》極催淚的故事。在孩子成長的同時,父母漸漸老去。故事提醒我要珍惜眼前,不知孩子讀完這本故事書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還有以下這些生命教育繪本,有機會再加上感想/短介紹。

  •  Elin Kelsey的《最後的告別》分享動物如何面對死亡,表達人的死亡也是大自然的定律。
  • 《害怕受傷的心》
  • 《親愛的爺爺:陪伴孩子了解失智症》
  • 《獾的禮物》
  • 《媽媽 死亡是什麼》
  • 《忍者學校 - 活著最重要的事》

天堂筆記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25

永遠懷念

摯愛的長輩離世,和孩子解釋過後,他們決定要參加喪禮和火葬禮。家人一開始有些顧慮,認為孩子年紀尚輕,未必適合參加喪禮,又或者短暫逗留便應該離去。但和孩子溝通之後,他們完全不抗拒。回想自己年幼時參加喪禮的經驗,對那些道教的儀式印象深刻,當中也帶有一點好奇和一點困惑,但面對生老病死就是成長的一部份吧。

長輩患病、住院、家人的分工、趕送急症室、徹夜陪等報告、出院進院再出院…,我都一直有和孩子分享情況,並一起為長輩和家人祈禱。長輩離開後,我寫了一封信給長輩,希望火葬時可以一起火化。孩子見到,亦希望參與。他們在文字之外,還細心摺紙和畫了圖畫給長輩。我很感謝孩子們的陪伴和心思,感覺孩子是見到我的哀傷而希望用行動表達支持。在喪禮之前,我預先和小朋友解釋當天會發生什麼事,為他們做好心理準備。例如喪禮的意義、默哀的意思、有什麼親友可能會出席、可以決定是否想瞻仰遺容、火葬是什麼等。雖然已經盡量為孩子做心理準備,但當日孩子最沒有心理準備的或許是像決堤一樣的我;又或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的人是我。

無論如何,很感恩孩子有機會和所有親友一起懷念離開的長輩。人生到了最後,到底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感激您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永遠懷念您的慈恩,您的音容宛然長存我心。

Love you forever. Miss you forever.


你認為呢? What do you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