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從小已經是一個比較自動自覺溫書做功課讀書的人,一直認為讀書是自己作為一位學生的責任。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我一直認為教學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家長要的是培養小朋友品德、思考觀察、社交等能力,擴闊孩子的眼界視野和各種經驗,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例如多去圖書館、給小朋友大量閱讀機會,確保小朋友跟到學校要求便可。但原來現在的香港,兩文三語並重的城市,當家長過於專注孩子的英文的時候,中文能力可能會落後。所以語文,要跟到學校要求,家長一點也不能鬆懈。以下只根據兩位小朋友讀過的學校的經驗,所以其實不代表所有活動/傳統學校,但也大約做個參考吧。
本地幼稚園:
私/卷傳統名幼也讀過,也是happy schools。學校中文字卡全部都識,抄詞造句、日記功課全部做足。老師無任何負面評語或投訴。但如果小朋友沒有學習中文的動機,而家長不推動下的話,但這絕對不足以支援小朋友順利銜接小學。
學校老師沒講而我覺得家長要知的就是:學校派的所有課本、閱讀計劃圖書等,小朋友全部都要盡力學讀,而且要讀出聲。或者是小朋友性格的分別,又或者有認字班的幫助,細仔每一本都會很努力嘗試自己讀出每一個字,and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傳統小學基本中文課程:
小朋友讀的學校普教中,一年班用了大半年學拼音,而我沒有同一時間和小朋友鞏固中文認讀寫,到下學期中文評估已經不太跟得上。
到正式開始學語文的時候,傳統學校的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列表,好詞佳句、描寫人物形容詞列表、同義詞反義詞表、成語表。也有很多練習作業補充題工作紙。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學校好似沒有太多造句的功課,很快便跳了去看圖作句作文。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造句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去令小朋友懂得運用詞語。
這些或許非常適合語文能力高而又不介意沉悶地背誦的學生,但對於語文能力差的學生,未能提升興趣,令到學習變得痛苦。只怪自己在小朋友一年班沒有出盡全力追中文,亦未有找到任何好的學中文方法。
其實當小朋友仍然在初小,學校和家長可以花更多時間心機去培養小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而不是不停做卷做練習去考和背同義詞反義詞擬聲詞量詞。這會對小朋友將來的學習路有莫大的裨益。
新派活動教學中文課程:
有時同一件事,用兩個不同的語氣/方法講出來,是會影響接收方的心情,從而影響人能接受多少資訊。其實興趣對學語文實在是太重要了,傳統教學方法正正缺少了這一方面,直接假設小朋友會為成績而努力讀書。
學校校本課程可見老師嘗試將中文知識更生活化、更有趣地呈現給小朋友,希望提升小朋友的興趣。課堂上有更多互動的活動,讓小朋友思考、參與和分享。簡單至閱讀理解也是和課文有關的有趣文章。雖然詞語、佳句、成語都有列表,但都和課文圖書有關連,可見老師盡力提升小朋友的興趣。
而學校亦認為朗讀對學習與文非常重要,所以小學有很多朋友和父母朗讀文章的功課。日前老師也提到:「朗讀是形成中文「語感」的重要途徑,語感好了,寫作及表達自然也會隨之變好。」我是非常贊成的。
當然不排除因為我對小朋友學習中文的要求提高了,花更多時間幫小朋友去配合學校的中文要求,而令到「學校支援學習中文」這件事變得更容易水到渠成。
學校閱讀風氣:
以下評語包含了兩間學校的情況。
小朋友讀過的學校都非常積極推動孩子去培養閱讀的興趣,營造濃厚的閱讀氣氛。也有閱讀堂,會介紹圖書給小朋友,小朋友都非常喜歡;每天都有閱讀時間,也鼓勵小朋友帶圖書回校閱讀,小朋友都可按同學閱讀的圖書而自己去借同系列同作者的圖書閱讀,培養興趣。
學校的閱讀計劃中有大量適合小朋友程度的圖書給小朋友借閱,並且鼓勵小朋友每星期借,家長需要簽名核實。能夠推介並提供適合年紀的圖書,我覺得是非常之好的。閱讀風氣強的學校對小朋友閱讀一定有正面的影響。
~~~
根據暫時的經驗得出的結論就是不論是傳統名校、龍幼升小、新派直資、活動教學,尤其是英強中弱的小朋友,中文不要只靠學校,家長一定要和小朋友多閱讀。在小朋友未能夠完全掌握自行閱讀之前,提議家長要陪小朋友朗讀圖書朗讀,甚至到了高小。每天、每星期的朗讀一定會對小朋友的中文程度起積極的作用。